【大河财立方 记者 杨春旺】2025年上半年,消费金融行业不良资产转让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。据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(银登中心)数据,截至6月底,15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通过银登中心挂牌转让不良贷款资产包110期,未偿本息总额超300亿元,同比增幅达217%,创历史同期新高。
转让规模激增 头部机构成主力
从具体数据来看,今年上半年消费金融不良资产转让市场呈现量价齐升的特点,其中5月单月转让规模突破75亿元,创年内新高。
头部机构的密集动作成为市场主要驱动力。招联消费金融以85.32亿元的转让规模位居榜首,其11期资产包覆盖31.35万笔贷款,加权平均逾期天数达1072天。
紧随其后的兴业消费金融挂牌14期资产包,累计转让规模48.62亿元;中银消费金融挂牌55期资产包,累计转让规模41.12亿元,占行业总规模的13.7%。
大河财立方记者注意到,南银法巴消费金融在2月挂牌的30.69亿元资产包,因包含原苏宁消费金融存量贷款,加权平均逾期达2306天,起拍价仅为3114万元,折扣率低至0.1折,成为上半年“地板价”标杆案例。
业内人士分析,这一现象背后是多重因素的叠加作用。一方面是监管政策持续鼓励市场化处置,2024年《互联网金融贷后催收业务指引》的出台进一步规范催收行为,迫使机构转向批量转让优化资产结构;另一方面是消费信贷增速放缓与经济环境承压导致不良率攀升,部分机构资本充足率压力增大,急需通过转让释放资本空间。
高频次、大规模、低折扣成首选策略
不同消费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转让方式,呈现出各自的风险特征和处置策略。
比如招联消费金融在上半年采取“高频次、大规模”策略,11期资产包平均每期规模7.76亿元,单笔贷款平均余额仅2685元,呈现典型的“小额分散”特征。其5月转让的两期资产包折扣率分别低至0.69折和0.59折,部分贷款逾期超1269天仍未进入诉讼程序。
值得关注的是,“未诉即卖”模式在2025年消费金融不良资产处置中逐渐盛行,该模式推动行业从高成本处置模式向市场化、专业化处置转型。
业内人士指出,“未诉即卖”模式虽能快速回笼资金(单期回款周期缩短至45天),但也暴露了线上纯信用贷款在长尾逾期中的回收困境。数据显示,招联消费金融2024年净利润同比下滑16.2%,不良资产转让收入已占其营收的12.7%,成为重要的财务调节手段。
南银法巴消费金融上半年的转让则聚焦于历史包袱处置,分三批转让资产包合计63.04亿元,其中最大一笔30.69亿元资产包源自原苏宁消费金融存量业务,涉及12.69万户借款人,平均授信2.42万元,逾期超6年。
数据显示,该资产包借款人多为个体工商户,因经营困难导致逾期,且缺乏抵押物,司法催收成本占比超30%。尽管转让价格低廉,但通过一次性出清,南银法巴消费金融不良率从2024年末的4.1%降至3.7%,资本充足率提升0.8个百分点,为后续业务转型腾出空间。
中小机构方面,厦门金美信消费金融在4月转让1.8亿元不良资产包,涉及2514户借款人,加权平均逾期774天,起拍价仅479.1万元(约0.26折),该资产包中“损失类”占比近85%,凸显中小机构在经营中的困境。
市场生态加速重构
不良资产转让将持续活跃
上半年消费金融不良资产转让市场的活跃,也推动着行业生态的重构,在定价逻辑、处置链条和监管框架等方面都呈现出新的趋势。
定价逻辑上,银登中心数据显示,行业平均折扣率降至3.8%,较2024年不良资产平均折扣率4.83%下降1.03个百分点,部分资产包低至0.3折。
业内人士认为,这种“地板价”现象源于市场供需失衡:机构集中出包导致供给过剩,仅5月中银消费金融20个资产包流拍率就达35%;买方市场呈现“二八分化”,地方AMC占据超70%的受让份额,且更倾向于收购地域集中、档案齐全的资产包。
同时,定价逻辑也正从传统的估值模型转向现金流测算,例如招联消费金融部分资产包按“剩余生命周期回款现值”定价,要求买方承诺3年内回收率不低于15%。
在处置链条方面,专业化分工趋势明显。地方AMC成为不良资产处置市场主力,数据显示,2024年地方AMC以1639.5亿元的受让规模,占据全年市场72.6%的份额,2025年仍在延续这一主导地位。但伴随今年7月中旬《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》出台,未来AMC将更聚焦于优质不良资产,更加注重合规性和风险控制。
监管层面,在鼓励市场化处置的同时,合规底线不断强化。例如,蚂蚁消费金融因委外催收管理不到位被罚140万元,其关联的6亿元资产包虽已转让,但仍需对催收行为承担连带责任,这种“穿透式监管”倒逼机构建立全生命周期风控体系。
业内预计消费金融不良资产转让市场将继续保持活跃,规模稳中有增,同时随着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配套细则落地,数据合规性将成为资产包交易的新门槛,而ABS(资产支持证券)发行规模的扩大,或将为行业提供更灵活的出表工具。
责编:王时丹 | 审校:张翼鹏 | 审核:李震 | 监审:古筝
【免责声明】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与和讯网无关。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、观点判断保持中立,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。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。邮箱:news_center@staff.hexun.com